移至主內容

回報說明

目的

基於金門地區歐亞水獺生態研究及保育目的,為鼓勵一般民眾參與監測水獺的分布及活動狀況而設立本平台系統,由民眾所收集的資料將會成為未來水獺保育以及棲地改善等相關政策的重要基礎。

調查目標與時間

調查目標為金門地區的歐亞水獺,無限制觀察時間及地點。發現疑似水獺排遺、腳印或目擊紀錄等都可於平台進行資料上傳,並由專家進行後端資料正確性審核。

記錄方法

以數位相機或智慧型手機(請務必開啟網路與GPS定位)拍攝水獺或水獺痕跡照片並上傳至平台。調查者若無法即時拍攝水獺照片,請務必拍攝當時發現水獺之發現位置照片、環境照片,以便留下發現時間及點位資訊。照片資料是否確定為水獺痕跡將會由後端系統管理者鑑定。拍攝時需從目標物正上方由上往下拍攝,盡量拍攝清晰照片以方便後續鑑定。

注意事項

 1. 觀察記錄地區無限制,然因金門地廣人稀且觀察區域多位於水邊,調查時請著適當裝備,注意野蜂、野蛇出沒,謹慎注意自身安全。

 2. 調查時請勿闖入軍方管制區域或私人土地。

 3. 目前極需金門地區海岸線的水獺活動資料,但因調查難度高且較為危險,請調查者量力而為並特別注意安全。

資料回報

1. 動物環境照

按下相機符號即可進行拍攝或是上傳相簿內照片,最少1張至多5張照片,目前僅能上傳照片,影片無法上傳。調查者若無法及時拍攝水獺照片(例:水獺快速經過等狀況), 請務必拍攝當時發現水獺之「發現位置」的照片(例如於某攔水堰目擊水獺經過,發現位置即為該攔水堰)。

2. 周邊類型照

按下相機符號即可進行拍攝或是上傳相簿內照片,最少1張至多5張照片,目前僅能上傳照片,影片無法上傳。周邊環境照定義為發現水獺位置的「周邊景觀照」,例如於某湖庫的攔水堰發現水獺或水獺痕跡,攔水堰本體為【相片】,周邊景觀(如溪流全貌等)則為【周邊環境照】。

3. 發現類型

A. 排遺:水獺排遺通常位於石塊或階梯等突出構造物上,觀察時可著重水域中這類型構造物進行觀察。水獺排遺中含有大量消化不完全的魚類鱗片與骨頭,形狀常為長條型或長條成團狀等,色澤從深黑(新鮮)至風化的白色(7天以上)皆有。

水獺排遺

水獺排遺

B. 腳印: 水獺腳印與貓狗不同,前後腳均有5個趾頭及爪,趾間有蹼,走路時前腳與後腳掌印會相疊。

2.png3.jpg

C. 正常活動:水獺快速經過、短暫停留、進食、遊憩等無特殊異常行為即為正常活動。

D. 行為異常:幼獺走失、水獺於日間出現、外觀嚴重消瘦等狀況。

E. 受傷:水獺身上有明顯外傷傷口、異物,或四肢行動障礙等非正常狀況。

F. 死亡:發現水獺屍體。

G.其他(請於描述中說明):圈養、受困…等認為非上述發現類型皆可選擇此類別,但需於「描述」欄位中特別說明。

目前不接受「食物殘渣」類型通報喔~ 因為不能確定是否為水獺食用,金門有太多動物會吃魚,暫不會列入資料收集項目~

4. 描述

可針對事件簡述更詳細資訊,若無特別需描述,除「發現類型中勾選【其他】類別為必填說明」,其餘事件類別皆可簡填「無」。

5. 數量

排遺可大略計算數量,腳印較難估算數目,此欄位為填寫者有能力估算水獺痕跡數量再進行填寫,若無法估算則以預設值1為主。若為直接目擊水獺出現,則需填寫水獺出現個體數。

6. 時間

為系統自動由照片內EXIF資訊帶入,一般不需填寫。    

7. 地點

系統通常可判讀照片內EXIF資訊座標並自動帶入,也可按下【使用現在位置】再次確認位置或是按下【由地圖選取位置】自行選擇發現地點。「誤差」欄位則為選填,旨為通報者若離實際水獺痕跡有無法跨越的距離(例如在岸上看到水中石塊上有水獺排遺,但因坡度陡峭無法前往石塊進行準確位置通報),則可以粗略估算距離後填入「誤差」欄位。「其他地標或地點」欄位也為選填,旨為通報者若身處地標物等特殊景點,可以附註填寫地點。